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客户服务 > 青瓷知识

青瓷鉴赏-原始青瓷特点

2013-6-1 11:54:59      点击:
瓷器的兴起和繁荣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原始青瓷是在生产印纹硬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属于瓷器初创阶段的产品。它以瓷石为原料制胎,通过盘条、慢轮拉坯等方法成型,经过1100℃左右的高温烧成。与东汉时期出现的成熟青瓷制品相比,原始青瓷的烧成温度偏低,胎体的烧结尚不够致密,吸水率和显气孔率都比较高,施釉较薄且易脱落,制作工艺显得比较原始。最早的原始青瓷大约在商代开始出现,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至东汉时期。考古资料表明,原始青瓷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其中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出土较多,而考古发现最早生产原始青瓷和生产窑址最为集中的则是浙江地区。

商代

  原始青瓷使用瓷石为原料,使用盘条、慢轮、手工捏塑等成型工艺,在器物内部形成较比粗糙的轮制修坯痕迹,胎色呈青灰和黑灰等色,施釉较薄,装饰以素面为主,间有少量菱形的云雷纹、斜角相交的席纹、方格纹、拍印纹等明显保留了从印纹硬陶脱胎出来的痕迹。

  西周时期

  原始青瓷的数量增加,显示了其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胎釉特征变化明显,釉面玻化程度显现,但釉层还比较薄。除了豆、盂、钵、罐、瓮等常见造型之外,开始出现尊、簋等仿青铜礼器的造型。纹饰上打破了较早以前的素面,开始出现简单的刻划和贴塑等纹饰。这一时期器物的主要装饰特征是普遍装饰有几道粗疏的弦纹,之间有篦划纹,有的贴几个小泥饼,此外还见有折线纹、席纹、方格纹和拍印纹等。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这个时期,原始青瓷的数量急剧增加,在保留以前纹饰的前提下出现了大量的S形贴塑纹,代替了小泥饼的纹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他还有篦点纹底内有粗松盘旋的痕迹,大件器物的外底刻划有符号。施釉多不到底,釉面薄厚不均,有釉面凝结的现象。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

  此时的加工水平提高,生产开始使用快轮成型,胎体薄厚均匀,器物内部可以看到细密的螺旋纹,即快轮拉坯成型的痕迹。仿青铜礼乐器制品的数量增多。盅、碗杯、盂、盏、盘等以素面为主。大型礼器、乐器出现了C形纹、蟠螭纹、夔纹、饕餮纹,铺首啣环等为东汉以及两晋时期的这种装饰开创了先河。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原始青瓷,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器物釉面多为褐绿色、酱紫色。制品造型以盘、碗、壶、罐、鼎、瓿、盒等为主,同时还生产谷仓、猪舍、羊舍和牛、马、犬等瓷塑明器。器物肩部除流行装饰双耳外,还常装饰有弦纹、水波纹、凤鸟纹、动物纹等。西汉中期有半环形耳、S形堆纹、水波纹、狩猎图、云气纹、神兽飞鸟,线条娴熟流畅,自然生动。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黄卫文)